Tommy Gold

 

1948年,劍橋大學年輕的研究人員Gold預見耳朵的積極活動過程,對於德國物理學家Hermann von Helmhotlz19世紀中對於聽覺所建立的理論提出質疑。

Helmhotlz認為,耳朵與聲音的關係就像當一個歌唱者唱到對的音符時,豎琴弦產生共振一般。內耳裡面也有這樣的一組弦,每一條弦會在不同的頻率產生震動。我們現在知道,這樣的機制是在耳蝸裡面,是像蝸牛殼一般成捲曲狀,充滿液體的導管。這些液體的黏阻尼會妨礙共鳴反應的的產生。

50年代,當時的科學家相信,耳蝸只能被動地回應外來的聲音,就像敲動琴鍵,琴弦會產生聲音一般。Gold認為耳朵內的積極活動過程會抵銷摩擦力,所以高頻率的調音跟高增益是可以同時實現的。若沒有這樣的能力,則耳朵無法分辨相似的頻率,或聽到微弱的聲音。但是,Gold的理論很快地就被推翻,因為該推論並不適用於解釋耳聾的情形。之後,Gold便將他的研究興趣轉往宇宙論,也在該領域獲得更多的賞識。對於聽覺的研究自此之後開始轉向耳蝸的研究。Georg von Békésy從解剖耳蝸的研究發現,任何聲音的擴大都是在基底膜及神經系統間進行,而不是在耳蝸本身。Georg von Békésy的研究為他在1961年贏得諾貝爾獎。

參考資料:

http://physicsweb.org/article/world/15/5/8

http://asterion.rockefeller.edu/marcelo/Reprints/Clips/25_adrian-cho.htm

http://www.rockefeller.edu/pubinfo/news_notes/012601g.html

 

 

 

-Back- -Home-